来源: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建设单位: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
时间:2025-1-24
摘要:通过对美国、英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细胞产业创新模式梳理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要形成产业创新,需要结合技术特性进行模式创新。这些新出现的细胞治疗模式其实就是国家卫健委推行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路径。未来细胞治疗新模式需要更加注重通过模式创新来提升临床医疗新技术的可及性。我国可以考虑重新评估医疗新技术的准入路径,以促进产业发展和患者受益。
关键词:细胞产业创新模式;医疗新技术的可及性;医疗新技术的准入路径
一、引言
在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尤其是CAR-T疗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然而,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生产流程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国际细胞产业创新模式的观察研究,可以梳理出不同国家在降低CAR-T疗法等“单人即产”特征CGT产品成本和提高其可及性方面的创新模式。首先,美国模式利用血液中心的现有网络,通过就近生产配送CAR-T疗法,有效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治疗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其次,英国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区域通用生产平台分摊CGT公司和创新团队的固定投资与维护成本。再次,巴西模式通过建立区域通用生产平台,借鉴疫情期间疫苗生产的成功经验,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最后,西班牙的细胞治疗新范式,通过符合生产规范的院内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途径。这些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为CAR-T疗法的普及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个体化医疗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国际细胞产业创新模式
(一)美国模式—利用血液中心已有网络生产配送CAR-T疗法
2024年5月,比利时一家公司宣布与全美血液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将在美国各地建立数十家细胞药物生产基地,就近生产配送CAR-T治疗等个体化细胞治疗,以帮助克服现有CAR-T冗长供应链带来临床治疗的不确定性。
虽然CAR-T已经证明了其在某些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但其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冗长的供应链让其难以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一个生产周期需要耗时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这给细胞公司的产能和医院收治患者的能力带来极大的限制。该公司看到这一巨大的发展机遇,希望借助美国血液中心在全国的完善网络建设就近生产平台,缩短供应链,离临床需求更近。
(二)英国模式—区域通用生产设施网络
2015年,英国政府投资8500万美元在伦敦以北的斯蒂夫尼奇生物园区(Stevenage Bioscience Campus)建设了一个通用细胞疗法生产设施,提供符合法规标准的通用生产平台,支持生物技术公司个体化产品临床试验后期生产和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以减轻CGT药物公司自建生产设施的固定投资和维护支出,实现个体化疗法生产成本的可控性。建成3年后,该单一通用生产平台总计生产了价值18亿美元的个体化疗法产品。2023年3月,基于临床对个体化CGT产品的需求以及对生物产业发展的促进,英国政府又在布里斯托尔新建了个体化疗法的通用生产平台,以提升个体化疗法在英国的可及性与成本可担性。
(三)巴西模式—区域通用生产平台
鉴于CAR-T高昂价格的关键原因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巴西政府将在本土建设通用CAR-T生产平台(Point-of-care Local Manufacturing)。巴西卫生部的基金会没有选择当前医药公司常见的集中生产模式,而是借鉴疫情期间可移动、装配式、分布式的疫苗生产方式,在全国围绕临床医院和治疗中心就近建设区域通用生产平台,统筹集中需求并带量采购原辅料,共享个体化细胞治疗生产过程中关键共性需求,比如,转染用的病毒、原辅料等集中采购供应,以及生产设施共享。
经测算生产成本可以降低90%,大约3.5万美元一剂。这个成本将能极大改善巴西本就不充裕的公共卫生系统的支付压力,甚至有望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巴西和拉丁美洲的患者。
这就如同汽车工业,汽车成为普通的商品在全世界普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汽车的研发生产与汽车运行的国家公路网的建设进行了专业分工,工程师研发内燃机、汽车公司研发生产汽车,但供汽车自由驰骋的国家公路网则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修建和运营,通过统一的行业标准,供不同公司的汽车上路通行,推动汽车取代马车成为新的交通工具,并演变出今天巨大的汽车工业。但试想,如果是每个汽车公司自行建设并维护仅供自家汽车上路通行的国家公路网,那汽车会像如今这么通用普及吗?
因此,我们国家可以采用类似汽车工业的发展,由第三方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区域通用生产设施,让生物公司专注于新疗法的研究开发,而大规模的生产则交由专业的生产设施公司建设、运营和维护。
(四)西班牙细胞治疗新范式—符合生产规范(GMP)院内生产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肿瘤医院(Clinic de Barcelona)直接向患者提供CAR-T治疗,该疗法由医院自行生产,根据欧洲的一项特殊政策,医院专家开发的CAR-T疗法得以在医院生产应用,并可以报销,院内获批生产的CAR-T价格为8.9万欧元(9.7万美元),价格仅为美国上市CAR-T疗法价格的1/3。虽然医院或研究机构的职能并不是药物生产,但是鉴于个体化细胞疗法的特殊性,以及虽然目前有多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但高昂的价格和生产链条的烦琐极大地约束了临床患者的可及性,欧盟监管机构同意并批复了院内就近生产提供CAR-T疗法的模式。
三、细胞产业创新国际借鉴小结:科技创新最终形成产业创新,还需要结合技术特性的模式创新
过去创新药物开发的路径,一般是学界或临床专家发起,药物研究工作基本都是止步于显露临床疗效迹象的阶段,然后卖给大药厂,由大药厂推进后续的开发、注册申报和上市推广。但,CGT的特点是,靶点明确就意味着患者群体非常单一确定,同时,患者基数相对收窄,通常只能使少数患者明确受益,而CGT通常“单人单份”,其“即需即产”的生产过程烦琐、工艺复杂,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等。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研究显示的可能潜力与商业开发的现实发生冲突,导致过去行之有效的药品研究开发的接力棒模式难以维系。在商业药物开发中,选择候选药物进入商业化不仅取决于科学上的先进性以及其成药的确定性,还取决于其可能的商业价值,也就是未来的盈利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CGT的上市,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发展模式的局限性,让我们看到CGT公司发展与临床紧迫需求之间横亘的巨大鸿沟,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于是出现了前述的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巴西模式和西班牙模式等加快推进科学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新做法,提升前沿CGT技术的临床可及性,培育新服务、形成新业态。其实细看,我们会发现,这些新出现的细胞治疗新模式其实就是国家卫健委推行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路径,在符合细胞治疗生产规范的条件下,允许医院或围绕着临床需求就近部署可共享的通用生产平台(2013年技术支持的“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现在技术支持的“区域通用细胞智造中心”),生产制造细胞治疗产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的评价审查,获得国家卫健委的监管批准,可以在网络医院实施细胞治疗。
这项源于我国的旨在扩大临床医疗新技术可及性的监管路径如今在国际上“开花结果”了:巴塞罗那肿瘤医院获批在本院生产CAR-T疗法,美国、英国和巴西等区域通用生产平台网络等提供CGT产品生产、配送服务。目前巴塞罗那肿瘤医院已经给大约300名患者提供了CAR-t细胞治疗,这些基于CGT制剂自身特点而来的创新模式探索为单一的药品监管路径形成了另一种提升患者可及性的监管模式:院内或就近生产CAR-T等具有“即需即产”特性的前沿治疗技术,就近生产缩短供应链、装配式集约生产空间、自动化操作减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密闭技术降低对高洁净级别设施的依赖等改变产业成本结构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患者的可及性,促进产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我国是否也应考虑重新评估国家卫健委医疗新技术的准入路径呢?
参 考 文 献
[1] 王晴晴,王冲,黄志红. 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细胞治疗监管政策浅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19,28(11):1297-1302.
[2]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聚焦细胞基因治疗产业未来[J]. 中关村,2023,(6):34.
[3] 陆渊. 细胞基因治疗产品开发到临床应用[J]. 世界科学,2024(1):39-41.
本文摘引自《中国健康经济评论2024》
—————————————————
2021年—2024年
2019年——2020
沐芸观点(2)|从神经生理学角度看公共卫生决策难题:蚂蚁还是蚱蜢?
沐芸观点(3)|美国疫情防控窗口错失的启发: 管理中的防微杜渐
沐芸观点(7)|当资源不足时,可能缺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思路
沐芸观点(8)| 细胞产业新基建——“1库1中心1平台”国家网络
沐芸观点(9)|COVID-19挑战的是免疫力 是否“召能战、战必胜”
沐芸观点(13)| 总书记点名的干细胞如何用于新冠肺炎治疗?
沐芸观点(15)| WHO认为新冠疫情还不符合大流行“蔓延国界”的特征
沐芸观点(16)| 从首例新冠患者个案看美国疫情防控启动机制
沐芸观点(21)| 刘沐芸:第三方细胞质量检测平台的职能和能力
沐芸观点(23)| 刘沐芸:生命健康产业——深圳的机遇与挑战
沐芸观点(25)| 刘沐芸:干细胞临床研究中企业的机遇与责任
沐芸观点(27)| 国家采购,看看德国怎么做的:控制药价,保障供应
沐芸观点(28)| 数据标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究的基础